第(3/3)页 “这触感好真实啊……” “这颗乒乓球,明明不存在啊。” “摘掉眼镜,手中根本就没有乒乓球。” “就是啊……” “这颗乒乓球是虚拟的吧?” “肯定是虚拟的啊。” “可为什么我感觉如此真实呢?” “是啊,好真实啊,简直像真地握了一颗乒乓球。” “不止触觉啊,你们试着用力握乒乓球……” “我去,我竟感受到了阻力。” “太神奇了,明明手中空无一物,握起来时却感觉好像握了一颗乒乓球。” “何止神奇啊。” “这简直就是神迹。” “无视阻力继续加重力量狠狠握下去,乒乓球破裂之后还能清晰感觉到棱角的存在,这种感觉简直真实到无法再真实。” 无论富如戚丽蕊、蓉女、实体经济企业家,还是穷如小职员于磊龙、孟海歌、学生孟海咏,此时此刻都一脸不敢置信地震撼赞叹《乒乓球》这款游戏。原因很简单,这款游戏太真实了。 游戏启动之后,每人自动分发一颗乒乓球。 乒乓球自然是虚拟的。 为了厘清虚拟与现实的边界,CR-18和《乒乓球》虚拟游戏都对虚拟事物进行特殊标志,提醒体验者哪些是虚拟场景。体验者都理智知道乒乓球是一团虚拟数据,可把乒乓球抓到手中的触感却无法想象的真实,-29000只是优化视野,让真实世界更加有效地投射到体验者眼中;而CR-18赫然无中生有制造一颗乒乓球,并让所有体验者都能实质感受这颗乒乓球的纹理和重量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