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表姐,表姐好!” 王志长的瘦巴巴的,但是人机灵会说话,王母着急他在农村种地埋没了“才华”,这才急匆匆要把小孙子送进城里去。 城里好啊,要是能“骗”……呸!能娶个城里的孙媳妇儿,他们老王家祖坟都要冒青烟了! 你不可否认,无论哪个时代,无论男女,都是愿意选择比自己更好的人做配偶的,愿意低就的人,少数是因口味独特,大多数则因没人看上他。 两对人马做的是同一趟火车,但好巧不巧的没碰上,直到出站才遇到一起。 李老太一边叫着家里几个毛孩子去厨房给他们盛绿豆汤,一边嘀咕:“你们回来也不提早说一声,家里什么都没准备呢,早上我看米也快没有了,还没去买呢。” 李家是吃白米白面的,这源于陈曦这个“败家女”的引领,只要她在家,粗粮很少碰,大米却是几麻袋几麻袋往家里买,她这个“败家女”只吃细粮,总不能叫全家老小吃粗粮吧? 刚开始,李老头为了省钱还专门做两种主食,后来不仅累的腰酸背痛,家里的大米还长虫了,这成功击破她的阵法,渐渐的大家一起吃起了精细粮。 李建国、杨贵喜和王志坐在画本子里才有的红木家具上面,还有些手足无措。 知道妹子、姑姑在城里过得好,但他们到底是没亲自来瞧过,且不说这一路走过来的繁华迷了他们的眼,就这宽阔的大院子,怕是在城里都是排的上号的吧。 现在听到李老头说还吃白米白面,还以为是特地招待他们,顿时一起摆手:“不用那么客气的,我们吃啥都行!” “哪呀!平常也是吃这些的。”李老头笑呵呵的摆手,转身去叫了几个男孩子,准备出门去买米。 热情好客,不亏待客人,这是大河村的优良传统。 平常吃的都是这些?三个人的下巴掉了下来——这根本就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啊! 胡老爷子提着花洒从门口路过,走进厨房,顺了一个煮玉米出来,看着陈家这边如此热闹,撇撇嘴: 哼,钱也快攒够了,来年他就去国外寻亲去!到时候也这么热闹。 …… 李建国和杨贵喜带了一批咸鱼过来,毕竟鲜鱼不好运输,腌制过后的咸鱼也别有风味。 王翠花晚饭的时候就做了一条,一家子吃过之后都竖起了大拇指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