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你以为小学的入学时间为什么定在七岁?” “根据章若楠的证词和范琳同学的口述,苏秦听周薰的去接送小孩儿,应该是合情合理,没有问题的。” 洋洋洒洒的一长串回答被李昌云注意到,他让中控把这条评论CUE在屏幕上,予以肯定。 “这位网友说的完全正确。六岁之后,儿童大脑发育基本能达到70%到80%,是成长的黄金阶段。在这之后大脑的发育速度会逐渐递减,直到十八岁成年,基本定型。” 李昌云补充:“已知范琳今年十岁,不会分不清现实和臆想。我想论证的是,陆寒说的一半对一半错。在大部分的情况下,说谎的人很难每一次都把细节描述的精准。” “但前提是,谎言复杂。” 说到这里,他顿了顿才继续:“简单的谎言,比较笼统的那种,还是能重复多次复述的。” “我打个比方。” “我今天早上在路边摊吃了紫菜蛋皮小馄饨。” 李昌云笑了一下,“谎话‘我吃了菜包’,这是笼统的,隐去了细致的信息,无论重复多少遍,都能准确无误的表达。” “因为只有‘菜包’是重点。” “另一种复杂的,‘我在海鲜自助吃了烤牛排’,这里的关键信息就变成了两个,‘海鲜自助’和‘烤牛排’。如果加入变量,比如一些数字,句子就更复杂。” “想要完整复述的难度也更大。” 理论加上操作,很容易理解。 弹幕噼里啪啦跳出来。 “我明白了。李教授的是说,范琳口中的话关键信息少,容易表达。所以存在说谎的可能?” 李昌云一直盯着评论区,看见后点点头,“对。加上一定的语言陷阱和引导,确实有误导性发言的可能。” “卧槽!陆寒!你清醒一点,不要被苏秦骗啦!” “苏律好阴险,连小孩子都引导!” “我倒是觉得苏秦挺精明的,唯一的证人范琳失踪,现在谁也没办法翻供。” 事实的确如此。 苏秦一个人在拘留室悠然自得,还能点咖啡。 除了中午的盒饭菜多肉少,其他都可以给好评。 在此期间,警方争分夺秒找线索。 陆寒带了队人地毯式搜索他住的地方,里里外外,橱柜里都翻了,什么都没找到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