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4章 阳安相逢-《三国:我不是曹睿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卫臻也是诸葛亮的老熟人了。诸葛亮的第五次北伐之时,曹真有病抱恙,卫臻奉命紧急接替曹真职务总揽关西军事,一直持续数年之久,并以关西安靖之功得封公爵。

    这些事情,蜀国内部都是知情的。

    诸葛亮挑眉看了过去:“此番是用卫臻为将?”

    “应该不是。”陈祗道:“卫臻说了此番曹睿自领大军前来。卫臻此人倒是像个儒士一般,只与属下说些经学中堂而皇之的道理,试图要借属下的口劝降丞相,当然都被属下驳斥过去了。”

    “而且、而且卫臻还与属下说了许多魏国国内的政事。”

    诸葛亮面色镇定:“都说了什么?”

    陈祗长叹了一声:“说的都是国内的琐碎政务,诸如此前是如何划分出营州、秦州、湘州、江州等州,还说了去年在建安年间弃地处重立了朔州、今年魏国安定交州叛乱的经过、以及将交州之地分划为广州交州二州分别治理,还有重新恢复了珠崖州云云。卫臻还大言不惭狂言说益州之地广阔,分为三州治理方可。”

    诸葛亮极有气度的问道:“他说怎么分?”

    陈祗目光不敢与诸葛亮直视:“说南中当为一州,成都以北及汉中当为一州,成都以南及三巴、涪陵、永安当为一州。”

    诸葛亮点头:“本相知晓了,卫臻还说什么政事了?”

    陈祗面色微红,拱了拱手:“丞相,属下以为还是改日再说吧。大敌当前,免得丞相分神。”

    高翔见陈祗此态,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气,有些担忧的看着诸葛亮的侧影。

    “说!”诸葛亮声音陡然拔高了几调,面上终于起了几丝不快:“只言片语,有何不能言说?难道本相和大汉连几句魏国的政事都听不得了吗?”

    “是,是。”陈祗完全不敢顶撞诸葛亮的威严,抿了抿嘴而后说道:“卫臻还说,魏国已经全面去了民屯,魏国原有诸州在去年又从三成五的税赋减到了三成,从吴国得的江南几州税赋更是直接实收两成五。还说了魏国在江南各处建了三十余座铜场,每月可得铜近二十万斤。”

    “余下皆是些小事罢了,如太学已经毕业了十二期学生,共一千余人皆已授官,如魏国在海上占了岛屿迁民移居,如在朔州为胡人各分建制居住等等……”

    蜀汉官员皆是一时精英,如何听不出来其中关窍?

    比起什么‘大兵一到、玉石俱碎’的恐吓话语来,这些实际上的政事才是更能让人感慨畏惧的事情,从各个方面展示着魏国远超过大汉的国力。这才是真正具有威慑的话语。

    诸葛亮长吸了一口气,将思绪渐渐收回,声音沉着坚毅的说道:“不论怎么说,我等据有雄关,理当疲其军、挫其锋而取胜!彼辈兴不义之举而来,是自取灭亡之道!”

    堂中众人齐齐应声。

    阳安关乃是如今大汉最北之险关。险关并非只是一座城池拦住路口,敌军就无法通行,而是多座城池、坞堡、营垒综合起来的防御体系。就算敌军能翻山通过,后勤辎重总是无法翻山的。扼守交通要道才是关隘的第一功能。

    曹睿知道诸葛亮就在对面,并没打算诸葛亮能失误露个破绽给自己,故而只命前锋后将军费耀在阳安关东北二十里外筑下营垒,等待着自己的大军前来参战,准备老老实实的打呆仗、起发石车认真攻城。

    曹睿就是要给诸葛亮压力,使他不得不留在阳安关这一最前线的地方和自己亲自对阵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