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7章 新任太尉-《三国:我不是曹睿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董昭效力魏室近四十年,等这一天等了太久太久。

    一生功过,终于有人评说了吗?

    臣子们如何还能不知皇帝说的是谁?闻言纷纷看向董昭,眼神中或是欣赏或是羡慕,甚至还有人带着些许感伤。

    说着说着,曹睿竟端着酒樽缓步朝着董昭的方向走去:

    “建安十七年,首倡武帝称公,又首倡武帝称王。太和年间,又在朝中操持军政多立殊勋。凡此种种不可尽数,大魏能有今日,如何让朕不感怀呢?”

    “董公,且满饮之!”曹睿带着笑意看向董昭:“有董公在朕身侧,朕如何能许你请辞呢?”

    “陛下!”

    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心情充斥在董昭心中,董昭示意一旁侍宴的宫女后退,用微微颤抖着的手斟满了酒樽,与皇帝略一致意,仰头尽数饮下。

    此刻除了皇帝和董昭二人,整个殿中并无一人说话。

    曹睿轻声说道:“华太尉年高德劭,当晋位太傅。卫尉董昭有德于魏室,当为太尉。”

    太尉?三公之首的太尉?

    董昭昔日在武库之中,与皇帝说着‘名实之分’的时候,曾经想过自己未来的重重结果。可这么多猜测的可能性中,董昭都未猜到过太尉一职。

    时也命也,既然有此运道,如何能推脱呢?

    董昭毫不迟疑走到殿中,俯身下拜,连动作都变得利索了很多:

    “臣董昭领旨谢恩!臣以微末之功,得陛下垂帘拔擢,何其幸也!”

    曹睿一边将董昭扶起,一边说道:“朕愿以董公数十年之经历示以天下,朕和朝廷终不忘忠臣之功!董公,快快起来吧!”

    “陛下圣明!”刘晔朝着皇帝的方向躬身行礼。

    有了刘晔带头,堂中的臣子们也一并行礼致意。董昭都七十多岁了,做一任三公之首的太尉又能如何呢?

    按照常理来说,以董昭之功,在黄初年间就该给个三公的。不过如同士人中有清流和事功之分,朝臣中也有忠臣和佞臣之分。

    对于彼时的许多臣子来说,接受以魏代汉这件事没这么难。天命在魏,自己随之朝拜新帝就是了。但对于人为催动这件事情、在其中做出大贡献的董昭,主流臣子们大多是不耻的。

    简而言之,承认可以,但怕脏了自己的手。

    时过境迁,当一波一波旧臣老去,朝中的风向也转了又转。以一无权卫尉加于董昭身上,的确有些委屈了。

    如今任命董昭为太尉的道理,和昔日任命陈群、司马懿是完全不同的。

    陈群、司马懿二人,都为先帝‘四友’,且都是托孤重臣,这种可遇而不可求的关系,是其他臣子们学都学不来了。
    第(2/3)页